草长莺飞。沐着拂面春风,我去了浙江旅游胜地---五泄。
亿万年前,这里曾是汪洋大海,由于地壳巨变,火山喷发,海底岩石上升,遂构成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貌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五泄创造得异常美丽。五泄以其瀑美﹑峰秀﹑谷幽而著称,其中首尾相连的五级瀑布为神州独有,是故景区以“五泄”冠名,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。
1933年深秋,失意中的郁达夫坐着黄包车从诸暨一路颠簸而来,面对瑰丽的山水,他那郁闷的心情得到了化解。游踪甚广的作家是这样描述的:“一步一峰﹑一转一溪﹑山峰的尖峭﹑奇特﹑深幽﹑灵巧,从我所经历过的山水比较起来,只有肇庆以西诸峰岩,差能和它们比比,但秀丽怕还不及几分。”斗转星移,忽忽已半个多世纪。遗憾的是作家当年走过的那段夹岩下的山谷如今已蓄水成湖,作家其时对那份“一步一峰﹑一转一溪”的悠然情趣也因此只能成为后人的永远向远。
初来乍到。眼前绿水迢迢,青山叠叠,突觉无路可走,忽见岸边泊着渡船。游人只有渡水之后,才能再入佳境。我惊喜游览的开局不落俗套,山重水复﹑白云悠悠,不知前面还有几多美景,给游人留有一点猎奇探胜的猜想。
我站立船头,申申的允吸着湖上清新甘甜的空气。岸边悬崖上怒放着杜鹃花,丛丛簇簇,姹紫嫣红。四周青山凝碧,幽秀多姿,元宝峰,仙桃峰,老僧峰次第入望。阵阵微风拂动,吹皱了一湖春水。在船头开襟畅怀,顿生“舟遥遥以轻扬,风飘飘而吹衣”的感觉。此景此情,真想让渡船永远就这样在这青山绿水间缓缓而行……
抵天一碧码头,便弃船上岸,转过象鼻湾,地势豁然开阔,但见阡陌纵横,远山含翠。五泄溪冉冉下注,在此汇入五泄湖。缘溪而上,沿途景色美不胜收:溪水清澈见底,水中游鱼历历在目。溪边芦苇挤挤挨挨,随风摇曳,路旁桃李芳菲,红白相间,灿若云霞。远处大树间,有几座房舍,粉墙灰瓦,竹林环绕,淸趋怡人,使我跿生羡情。顺道行进,只感到周遭山色,一路溪光,令人目不暇接,欲行又止,恍惚身置桃花源,已作武陵人。
不知不觉已步入古柏掩映的五泄禅寺,寺内环境幽静,有两株玉兰树,一白一紫。白玉兰花期已过,满树绿叶纷披,紫玉兰花开正盛,花朵犹如一盏盏小红灯笼。一树红花,一干绿叶,蕴含禅机,颇具妙趣,为深山古刹增添了一份生机。西面石壁上刻有明代青藤士徐文长“七十二峰深处”的题词。这位诗﹑书﹑画名重一时的才子,其作品应充盈五泄山水的灵气吧。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的刘墉也在此地题写匾额“双龙湫宝”。字如斗大,笔墨厚重,貌丰骨劲,别具风格。
出寺右行,穿过一排参天银杏,便见幽篁如海,二三竹楼古朴清丽,篱门署号“东湫阁”。“茶”字高悬,酒旗斜挑,好一个悠闲处所。此时已感饥肠辘辘,遂登梯上楼,临窗而坐,但觉耳间似有雷鸣之声,问过店家,方知前面就是五泄瀑布。
店家殷勤,不一会便端菜上来,一盘“凉拌马兰”清香可口,另一盘“西施豆腐”鲜嫩滑口,为五泄名菜,是游人必尝的。再有山鸡,田螺各一盘,有此佳肴下酒足矣,自斟自饮,不亦快哉。
邻桌是一位上海来的工程师,我俩很自然的就聊起来。他正在附近的乡办企业供职,并在村里买下住房。他历经坎坷,谈到自己的遭际,他深有感触地说:“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得感谢邓小平”。肺腑之言,感人至深。
饭后,切一壶茶,这是用山泉冲泡的明前茶,汤色鲜亮,清香沁脾,使人越喝越想喝。临下楼时,不怕店家见笑,又将杯内嫩叶悉数倒入口中,慢慢咀嚼,只觉齿颊生香,一身轻松,然后循瀑布而去。
明代“公安派”创始人袁宏道在寄友人的书信中说:东南山川媚不可言,如少女时花婉若可爱!……而五泄为最甚。我感慨过庐山的三叠瀑;惊叹过雁荡的大龙湫;赞美过黄山的人字瀑……诸多名瀑大多直泄无余,而五泄则不然,其五级瀑布神态各异,变化无穷。时如烈马挟风,狂奔而下;时如神龙隐现,喷珠溅玉。我时而被其“横空飞出千山雪”的气势所震撼;时而又为其娟秀飘忽的细雾而迷离,整个身心随着它那磅礴的冲势一齐激荡奔腾。登上林木葱郁的刘龙坪,五泄已在脚下,坪上两株高高的白玉兰,吐泻幽香,洁白如玉,在万绿丛中自成其优雅格调。极目远眺,七十二峰违迤起伏,一级飞瀑自天而下,周遭绿色如海,浩瀚无涯,置身坪上,仰天啸嗷,令人回肠荡气,悠然间顿觉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了。
红日西坠,群山苍茫。偌大一座山中,只有廖廖几个游人。我决定住下,为了明天能去看五泄溪的西源—那翠峰如屏,古木参天,沟壑深邃的西龙潭。当年郁达夫因时间仓促未能抵达,然而他知道那是一个绝妙的去处,绝妙到“一路上的风光真是画也画不出,写也写不尽的。”夜幕中的五泄已归沉寂,山里的夜真静啊。整个林场招待所就只有我一个过夜的游人,枕着沽沽的泉流声,我安然入梦。 (芸芸)
评论